bd体育平台官网入口网址

    科学基金青睐什么样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4-03-23作者:出处:人员机构责任编辑:admin

    ■受访者: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员 时勘
    采访者:本报记者 李芸
    又是一年基金申请时,有志于此的科技人员正紧张备战中。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员时勘也正在进行一项申请文稿的最后修改工作。
    时勘先后获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目前正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的培育项目和国家“973”计划“混合网络下社会集群行为感知与规律研究”的子项目等5项重大项目。不仅如此,仅2011年他所培养的博士毕业生,就获得了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时,他还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学部学科和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的评议专家组成员。
    于是,无论从多次基金申请的心得,还是从专家的身份,亦或是从心理学家的角度,对如何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他都有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
    《中国科学报》: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你带领课题组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企业高层管理者胜任特征模型的评价研究”,近10年来,课题组以“胜任特征模型”为核心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国内心理学界最高学术期刊《心理学报》2011年对近10年来学术论文被引用率频次,你的研究达到704次,排名第一。那么,请你能否具体介绍一下你的胜任特征模型研究,为什么能受到学界广泛认可?
    时勘:胜任特征(Competency)是美国心理学家麦克米兰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概念。
    我们在2001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开始“企业高层管理者胜任特征模型的评价研究”这一项目的研究。
    项目组采用BEI行为事件访谈技术对通信业高层管理者、家族企业高层管理者进行研究,之后我们先后在政府机关、军队、中移动、中石油等单位开展了系列的验证性研究,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获得一些理论发现之外,还形成了一些评价标准和方法,譬如制定了空军选飞和航天员选拔心理会谈的标准,为“人力资源管理师的胜任特征模型及考试效度研究”提供了系统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系统等等。
    要说为什么能够取得这些有一定显示度的成果,首先,是要较为准确地把握国际前沿本领域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在国内选择关键问题切入点。这些年来,我国的经济高速增长,加之中国的独特文化和管理制度的特色,一直是国际管理学界关注的热点地区,关键还是在于我们自己的研究是否触及国内的核心难点问题,选题是否有代表性。我们为了验证胜任特征模型的可推演性,先后在中国移动、蒙牛集团、国家航天员、中央组织部组工干部以及国资委大型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选聘和评估工作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现场研究,这为我们学术成果的有效性验证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科学报》:国内的胜任特征研究是在国际上已取得了一定成果后开展的,而且侧重于为中国社会服务。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似乎更主张有国际视野的研究,你认为,科学研究在国际前沿性与为中国服务中如何做到两者兼顾?
    时勘:我的导师、中国现代心理学奠基者之一潘菽院士一生都在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而努力,当年经常告诫我们的一句话就是,作为心理学者,你首先是作为中国人的心理学者,然后,也应该是属于国际心理学的一分子,我以为,这讲得再明白不过了。所以,要处理好两者兼顾的问题,关键还是在于研究选题、在于服务中国社会进步的社会责任。
    我们在选择做胜任特征模型时,首先确定的是,这个问题也属于国际该领域的难点和前沿性问题,我们选择此问题更大的原因还是中国虽然是世界上人力资源数量最多的国家,但是够素质的、适应经济全球化要求的人力资源始终是短缺的。
    不过,即使是聚焦国内的研究也要有国际化视野。我们在研究过程中,邀请了国际本领域的领先者参与合作,课题组也多次派学生到中国香港、美国、加拿大等研究机构学习。这样的“派出去、引进来”的合作机制为研究者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同时,我们适度地把理论研究成果转化到实践中获取验证,由于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是其他国家所没有过的,因而会产生一些独特的问题,这样既可以在国际杂志上发表成果与同行对比,获得认可和引用,同时又可以在本国文化背景下获取新的数据支持,不断丰富和完善。我们的论文研究成果不仅获得多项部委级科学技术进步奖,而且,一些研究发现也为西方国家同行作研究时多次引用。
    《中国科学报》:什么样的项目是我们科研人员应该选取的方向呢?
    时勘:我想,不论是作科学研究,还是做经济商业运作,成功与否,可以体现在三个层次上:汗水层次、精品层次和标准层次。
    第一层次为汗水层次,即对国外研究完全的重复和模仿,虽然见效快,但是几乎没有自己的独创,可以满足自我生存、养家糊口之需要,但不是长远之计,不值得提倡;第二层次是精品层次,这样的研究比较精致,也就是巧妙的模仿复制,包装不错,容易得到认可,甚至同行的认可和赞扬,但经不起仔细的推敲,基金评审这几年竞争越来越剧烈,此类申请也会被列入否定之列,最高层次则是标准层次,即追求成为该领域的标准、领衔的探索,也就是原创性的探索发现,风险很大,也容易招致误解。不过,科学家一生的追求,主要也就是这个目标。既然干这一行了,这种风险是值得冒的。
    《中国科学报》:最后问一个青年科研人员申请关注的热点问题,你作为管理学部的申请评阅人,在基金申请书的撰写方面,你给申请者什么建议?
    时勘:我是一个心理学者,心理学家在告诫人们沟通技巧的时候,有这样一句话值得借鉴:“人们并不在意你自己知道多少,而在意听者/读者能关注多少。”一个申请者有再好的想法,不能是“茶壶倒元宵”,科学的东西首先要遵循“简略性原则”,把一个东西表述得太复杂,不去关注评审者的阅读心理和理解局限性,恐怕是难以引起更多关注的。
    我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学部学科评议专家组成员已经多年,管理科学学科涉及的范围这么广,在阅读某些申请项目时,由于专业知识领域的限制,也会退回一些申请书,但即使这样,也会在审议中遇到不明白的问题,我想,如果申请者在写申请书时,也能考虑到把用外行人能看懂的表述方式来表达某些难点,可能是赢得理解的一个重要途径。
    当然,如果一个科研项目所有外行人都一看就明白,这个项目是否值得资助也可能成为另外一个问题,所以,评委们也需要在评阅中不断探索,怎么把一些有创意、甚至有争议的科学思想保护下来。
    一个申请者有再好的想法,不能是“茶壶倒元宵”,科学的东西首先要遵循“简略性原则”,把一个东西表述得太复杂,不去关注评审者的阅读心理和理解局限性,恐怕是难以引起更多关注的。
    《中国科学报》 (2012-02-24 B2 基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