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硕士研究生李欢在国际知名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发表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08-23作者:周国伟出处:化学与化工学院责任编辑:化学与化工学院

近日,化学与化工学院多孔材料制备技术及应用团队何妍妍博士&周国伟教授,在国际知名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中科院一区TOPIF=13.273)发表题为“Bimetallic SnS2/NiS2@S-rGO nanocomposite with hierarchical flower-likearchitecture for superior high rate and ultra-stable half/fullsodium-ion batteries”最新研究成果。课题组2019级硕士研究生李欢为该论文第一作者,何妍妍博士和周国伟教授为该论文通讯作者。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主导了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的市场,但由于资源储量匮乏、成本高等因素制约了其发展和应用。相比之下,钠与锂相似的理化性质及丰富的资源优势,使钠离子电池成为锂离子电池的最佳替代品。金属硫化物因其丰富的氧化还原反应活性位点和较高的理论比容量,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引起了广泛研究特别是SnS2负极材料,其具有理论比容量较高(1136 mAh g-1)和成本低等优势,但在电化学储钠过程中存在体积膨胀、结构坍塌等问题,导致其循环稳定性差。利用双金属硫化物间的协同作用及碳材料包覆,是提升SnS2材料储钠性能的有效途径。

研究工作设计合成了硫掺杂石墨烯包覆的SnS2/NiS2复合材料(SnS2/NiS2@S-rGO),其中NiS2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电子电导率,并为SnS2材料在电化学过程中的体积膨胀提供了一定的缓冲空间,杂原子(S)掺杂的石墨烯提高了材料的导电率、增大了材料比表面积。相较于单金属硫化物,双金属硫化物间的协同效应使复合材料展现出更优异的钠离子储存性能。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ej.2021.131784

何妍妍博士于2018年加入化学与化工学院多孔材料制备技术及应用团队开展教学科研工作主要从事能源存储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储能机理研究,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与半岛电竞app人才引进科研启动基金1项,在国际知名期刊Energy Storage Mater., J. Mater. Chem. A, Chem. Eng. J., Nano Res.等发表SCI论文20余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4件。

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济南市高校科研创新团队项目等资助。


Baidu
map